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城乡供需 > 日常供需 > 人找车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家长必看,带孩子看医生记住这些话,让孩子少受罪

    刘晓婷     2017-12-27 21:02:57     浏览:22    回复:0    点赞:0
    发帖人:刘晓婷
    级 别
    贡献值
    免费发布 注册会员 点击查看电话号码
    家里有小孩的,最怕的就是孩子生病!每个当爹当妈的都希望孩子生病了早点好,少遭罪。


    其实孩子受罪是家中看病方法不对,有些方法能让医生治疗效率提高,让孩子少受罪。为此,小编总结了知名儿科专家崔玉涛在各种场合演讲的10句话,带孩子看病再也不用跑弯路了,爸妈必看!


    专家:

    崔玉涛,知名儿科专家,北京儿童医院原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副主任,北京和睦家医院原儿科主任。


    1. 不要给孩子挂水输液,别害了孩子


    崔玉涛说,国内医院到处都在挂水,这是不可思议的现象,在国外,门诊是不能挂水的,只有住院才可以挂水。因为:


    1. 挂水、静脉注射=慢性自杀,央视的调查不是耸人听闻,因为人体内部本来是一个封闭的系统,现在给血管扎了个洞,并且还让药物随着血液运行到五脏六腑,给内脏都造成了很大的损伤。


    2. 挂水的药剂,说是无菌的,其实只是杀灭活菌,那些死掉病菌的尸体依然还在药瓶中,进入人体后,特别是让肾脏产生极大的负担,因为肾脏就是负责过滤的,长时间挂水会造成肾衰竭。


    家长和医生,不要为了自己一时的安心,而急于给孩子挂水让病症消失,父母在孩子生病的时候也请一定要淡定。


    2. 给孩子吃药一定要看清副作用,不要拿孩子当小白鼠


    给孩子吃药,一定要看清楚说明,有哪些副作用,副作用写得越详细的药,越成熟越安全。


    1. 宁愿吃老的药也不要吃新药,因为新药往往还没得到充分临床数据,有什么副作用也不清楚。


    2. 全世界有80%的抗生素是在中国做实验的,所以请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当小白鼠。


    3. 不要去查是否缺钙,好好的孩子瞎查什么?

    崔玉涛特别强调,不要去查孩子是否缺钙,孩子有缺钙的症状了才是缺钙,好好的孩子去瞎查什么呢?


    孩子头上出汗根本不是缺钙症状,那是因为孩子的皮肤跟成人不一样,毛孔打开的少,只在腋窝、腿窝、头部容易出汗,完全是正常现象。


    4. 孩子发烧不要说好烫,要说体温多少度

    家长带孩子去看病,发烧不要说好烫,要说体温多少度,这是量化;拉肚子几天,要说具体的天数,不要说经常腹泻。


    家长在等待看诊的过程中,可以仔细回忆一下孩子的发病过程:


    1. 准确叙述发病时间,不要自己都没搞清楚,就是着急,要平复自己的情绪。孩子生病真没什么大不了,国外的医生门诊都是提前三天预约的,除非是急诊,而发烧、咳嗽这些都不算急诊。


    2. 家庭中其他人有没有类似的疾病,比如感冒、过敏等。


    3. 要告诉医生孩子的主要症状,就是一眼就看到的症状,发烧、咳嗽跟咳嗽、发烧是完全不同的概念,治疗也会不同。


    4. 疾病变化趋势,比如说,如果先发烧,然后咳嗽了,其实是在好转,而不是加重了。




    5. 不要总给孩子开新药,以身试验

    去看医生带上宝宝吃过的药,而不是开新药让孩子重新以身试验。


    1. 告诉医生,孩子没吃药是什么反应,吃完药后是什么反应。去看医生最好带上宝宝吃过的药,有没有效果,医生一看就能明白。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:学艾灸,之前吃什么药有效果,现在还可以继续吃,而不是又重新开新药,让孩子重新以身试验。


    2. 不要描述说,我的孩子老不吃饭,我的孩子老感冒,这些都是虚词,医生无法判断。


    3. 孩子生病的过程可以用数据记录下来,而不要过多的写自己的心情,跟医生描述也是同样,不要一直宣泄自己的情绪,让医生无从判断。


    4. 客观叙述,而不是自己下判断,“我觉得孩子怎么怎么样”,并不一定准确,要让医生来做判断。


    6. 不要一直给孩子换医生


    不要一直给孩子换医生,一次没看好,就认为这医生不行,马上换医生看,如此下去,每次给孩子看的医生都是初诊,诊断准确率都是不高的。


    另外,复诊非常必要,因为有了初诊的经验,同一个医生可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,并且第二次看同一个医生,其实医生自己也会很有压力,会更仔细给孩子看。


    7. 除了脑膜炎,其他都不会“烧坏脑子”

    孩子生病到好的过程是一个曲线,需要一定的时间。


    1. 父母要做的不是马上把症状压下去,没症状自己就安心了,其实很多时候疾病还在。比如发烧,不超过38.5摄氏度完全没有必要吃退烧药,打针,所有的退烧药都只是让体温退下来,并不能杀灭病菌,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,反而对身体有损伤。


    2.家长们认为的“最佳治疗”往往是希望“药到病除”,要知道疾病的本质是有一个过程,表面的症状消失了,往往不是真的恢复了健康,很多人都见不得孩子发烧、咳嗽,希望孩子马上就能好,这是不对的,适宜治疗才是更好的方法。


    3. 除了脑膜炎之类的发烧,其他都不会让孩子“烧坏脑子”,超过39摄氏度的退烧,只是为了防止孩子高烧惊厥。


    8.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,孩子生病也是件好事

    很多孩子一生病,家长先急得不行了。其实,家长首先应该从观念上的改变,先要了解孩子生病意味着什么?


    孩子生病某种意义上讲是好事,比如发烧,是因为身体受到了病菌的侵害,白细胞和入侵细菌战斗时产生的症状。


    发烧是孩子受到感染时,免疫机能抵抗病毒产生的体温升高,这么好的文章来自于微信公众号学艾灸,说发烧有利于抵抗感染、能提高免疫力,一点都不为过。如果孩子受到侵害却不发烧,那才是真的有问题。




    9. 小孩生病免疫力会提升

    孩子之前不怎么生病,结果一上幼儿园就老生病是怎么回事?


    那是因为之前保护的太好了,没有机会受到病菌的侵害,免疫力也就没有得到提升,一旦上幼儿园就会反复的生病。


    孩子从母体出生是不带任何病菌的,生病是必然现象,一定要通过生病免疫力才会提升,长大后才会不容易生病。


    10. 有时候并不是孩子病了,是大人的问题

    其实有时候不是孩子有问题,只是孩子的表现没有达到大人的预期,就认为孩子生病了,其实孩子都是正常的。判断一个孩子是否生病、生病是否严重有以下几点:


    1. 吃喝是否正常,精神状态好不好,睡眠状况,便尿情况。


    2. 哇哇大哭的孩子往往不严重,而不哭不闹、看起来很“乖”的孩子,往往更严重,因为ta已经没力气哭闹了,精神状态好坏,是衡量孩子病情是否严重的一个标准。


    崔玉涛说,医生们初诊的出错率是很高的,因为不了解具体的情况,比如手足口病,初诊几乎无法判断,并不是医术高低的区别。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